提高均产,四川再生稻试水关键一招-hq体育app官网入口

  hq体育官网   hq体育app官网入口   hq体育官方网站   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04-18 12:05:02
本文摘要:提高均产,四川再生稻试水关键一招

提高均产,四川再生稻试水关键一招-hq体育app官网入口(图1)

上房村再生稻即将成熟。

提高均产,四川再生稻试水关键一招

提高均产,四川再生稻试水关键一招-hq体育app官网入口(图1)

上房村再生稻即将成熟。阚莹莹/摄

阚莹莹

“今年,全省预计再生稻有收面积486.7万亩,平均亩产154.9公斤。

”10月10日,在自贡市富顺县举办的四川省再生稻生产现场观摩会上,今年四川再生稻生产的最新调度数据公布。

几天前,再生稻亩产的四川纪录被打破——泸州市合江县大桥镇上房村的再生稻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489.9公斤。

在四川,再生稻总面积达到550万亩,位居全国第一。

但与省内高产典型、省外平均亩产400多公斤的优势产区相比,我省再生稻的平均产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。

如何提高全省再生稻均产?影响再生稻产量的因素很多,近年来,省内专家、种粮大户联手,找准“症结”,试水“关键一招”。

反差

有人精心管理,有人“人种天收”

10月上旬,合江县大桥镇上房村村民斯志军的田里,再生稻已经“封田”。从田边望去,金黄的稻穗挂满了稻桩。

在川南、川东以及川东北海拔较低、光热条件较好的稻区,有再生稻的蓄留传统。每年8月上旬收割第一季后,充足的光热还能让田里的稻桩重新发苗、抽穗、灌浆。一种两收,提升粮食产量。

这几天坐村口闲聊时,斯志军总能从邻居们口中听到同一句话,“你的谷子才种得好哦!”

邻居的“羡慕”来自田里鲜明的对比。斯志军家,满田金黄的稻穗,“密不透风”地覆盖了整个稻田。隔壁田里稻穗稀稀拉拉,鸭子毫无阻碍地在田里“横冲直撞”。

大桥镇农技中心主任范银钦说,镇上几乎家家留再生稻,全镇面积有5万多亩。对这个多出来的一季稻,有人精心管理,有人“人种天收”,产量差距较大。“有人一亩地收几十公斤,有人能收两三百公斤,有的甚至收不起来。

症结

人收高产,机收低产

泸州市泸县方洞镇,粟喻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世超种植了1600亩水稻。虽然水稻面积在当地冲在前头,但在再生稻这一季,刘世超是个“后进生”,基本属于“人种天收”那一类。

“每亩收个几十公斤差不多了。”刘世超说。

这并不是刘世超“地多人懒”。他解释,水稻种植面积一旦大了,必须靠机械收割。

“头季稻成熟后,收割机在田里走一遍,碾压不少稻桩,一亩地收不起来多少再生稻。”

刘世超说,每年收头季稻,成本除开每亩地也能赚300元。

对他来说,不收再生稻,规模效益也不错。

范银钦也提到,在大桥镇当地,种粮大户多使用机械化,机械作业碾压稻桩,再生稻亩产较低,不到100公斤。

但是,人种人收、精耕细作的散户产量普遍能达到250公斤到300公斤。自贡市富顺县古佛镇凤仪村,种了5亩水稻的余启彬算过一笔账,每年头季稻的收成刚好和成本抹平,“一年下来就指着再生稻的赚头。

”对于余启彬这样的散户来说,再生稻产量越高,一年的种植收入也就越高。

专门搞高产攻关的示范田,全程人工种收等技术的支持下,产量就更高了。

上房村示范片高产成绩打破四川纪录,专家们欣喜之余,更多的是冷静。“对于种粮大户来说,这个产量水平很难复制。

目前,在省内几个再生稻主产区,种粮大户普遍采用机收。

破题

稻田“留白”,机收也能“吨粮田”

如何提高种粮大户的产量水平,是四川再生稻平均产量提升的关键。

“不可复制,但能‘追赶’。”10月10日,在四川省再生稻生产现场观摩会上,再生稻栽培专家、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员徐富贤要完成一项任务——为来自全省再生稻适宜区的100多名农技推广负责人授课。

课堂上,徐富贤把重点之一放在了一项为种粮大户准备的关键技术——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栽培。春耕插秧时为头季稻机收留出作业走道,走道空行不插秧;收割时不碾压稻桩,留下的稻桩再蓄留再生稻。

这项技术在尽可能不减少头季稻的产量的同时,最大限度提升再生稻产量。

“这种适宜机收的种植方式能够在种粮大户中快速推广,是提高全省再生稻产量最直接有效的方式。”徐富贤说。

增产效果如何?

去年,刘世超试着用这项技术蓄留了50亩再生稻,头季稻650多公斤,再生稻350多公斤,“实现‘吨粮田’!”

他也给自己算了一笔账,“再生稻按照两季稻一共2000斤来算,一亩地成本1700元,收入2700元,纯收1000元。

以前只收头季稻,一亩地算下来收益只有300元左右。”

刘世超说,今年,他规划了400亩的再生稻蓄留面积。

不仅在泸县。这两年,在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团队的指导下,自贡市开始示范这项技术。“今年效果不错,预计再生稻亩产可以超过350公斤,再加上头季稻平均超680公斤的亩产,刚好实现一亩地全年产粮食一吨的‘吨粮田’目标。”自贡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尽管各地有了初步成果,但从全省来看,再生稻机械化生产还在探索阶段,“接下来,全省将集中开展全程机械化技术攻关和试验示范,解决制约再生稻规模化、标准化发展的瓶颈问题。”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伍修强表示,力争到2030年,全省再生稻有收面积达到550万亩,平均亩产提高到200公斤。


本文关键词:hq体育官网,hq体育app官网入口,hq体育官方网站

本文来源:hq体育官网-www.jinchao56.com